2025 年初,随着二级市场流动性紧缩,大量以“故事+空投”驱动的山寨币(Altcoins)被无情戳破泡沫。

无数山寨一路向下,不断新低 ——而同期比特币市值占比升至 62.1% 的五年新高,Altcoin Season 指数甚至在 23 年 5 月探至纪录低位 4 分。

然而,Uniswap(UNI)、Aave(AAVE)、Pendle(PENDLE)、Hyperliquid(HYPE)等“实用型代币”却吸引资金逆流而上,价格与链上收入双双抬升。它们有一个共同特征:真实、可审计的协议现金流,并通过回购、分润或质押把价值回流给代币持有者

本文尝试梳理 VC 泡沫破裂后的资金迁徙逻辑,并以四个代表项目为样本,探讨“链上 P/E 时代”正在怎样重塑加密估值体系。

市场背景:当叙事退潮,现金流成为稀缺品

什么是“实用性代币”?

定义:代币持有人能分享协议收入(Fee Capture)、或通过回购/销毁、质押分润,间接提升每枚代币的“链上 EPS”(每枚代币对应的可验证收益)。

典型模式

  1. Fee Switch / 交易分润:将协议手续费按比例返还或回购(如GMX)。
  2. 借贷息差 & 清算费:将利差、清算奖励计入国库,用于回购(AAVE、Maker)。
  3. 收益率代币化:把未来收益拆分交易,协议抽成(Pendle)。
  4. 基础设施燃料:高频撮合引擎手续费即时回购销毁(HYPE)。